六種調伏

六種調伏
﹝出菩薩善戒經﹞ 〔一、 性調伏〕, 謂菩薩宿有善根種性, 故能修習善法, 調伏身心諸煩惱障, 由是得證菩提, 是名性調伏。 (菩薩, 梵語具云菩提薩埵, 華言覺有情。 梵語菩提, 華言道。 ) 〔二、 眾生調伏〕, 謂菩薩善能調伏一切眾生。 若有聲聞性者, 令得聲聞道。 有緣覺性者, 令得緣覺道。 乃至有人天性者, 令其得人天樂, 是名眾生調伏。 (聲聞道, 即四諦也。 緣覺道, 即十二因緣也。 ) 〔三、 行調伏〕, 謂菩薩以萬行調伏諸煩惱故, 而能具足佛道。 復為眾生故, 修習苦行, 心無悔恨, 是名行調伏。 〔四、 方便調伏〕, 謂菩薩以種種方便, 調伏眾生。 如初發心者, 教持禁戒, 脫離生死。 已發心者, 教令親近善友, 受持經法, 是名方便調伏。 〔五、 熟調伏〕, 謂菩薩為諸眾生無善根者, 說人天樂, 令其發菩提心; 有善根者, 說出世法, 令其增長成熟善果, 是名熟調伏。 〔六、 熟調伏印〕, 印即法印, 以法自印其心也。 印有三種: 一謂菩薩專念菩提, 其心柔軟, 未能清淨, 名下熟調伏印。 二謂菩薩雖得清淨, 未能具足最大寂靜, 名中熟調伏印。 三謂菩薩修行多劫, 具足清淨, 獲大寂靜, 道品圓滿, 名上熟調伏印也。 (劫, 梵語具云劫波, 華言分別時節。 )
* * *
六種菩薩調伏惡法的障礙的方法, 即一、 性調伏, 謂菩薩有善根種性, 故修習善法以調伏身心之煩惱障。 二、 眾生調伏, 謂菩薩要調伏眾生, 須先知道其根性, 然後說法使之得道。 三、 行調伏, 謂菩薩修六度萬行以調伏諸煩惱, 為眾生修苦行而不後悔。 四、 方便調伏, 謂菩薩以種種方便去調伏一切眾生, 對初發心的人勸他持戒以離生死, 對已發心的人則勸他多親近善友以及受持經法。 五、 熟調伏, 謂對於無善根的眾生說人天的快樂, 以使他發菩提心, 對於有善根的眾生則說出世間法, 以使他善根增長, 早日成熟善果。 六、 熟調伏印, 謂菩薩自身修行之善法成熟而印於自己之心。

Dictionary of Buddhist terms. 2013.

Игры ⚽ Нужна курсовая?

Share the article and excerpts

Direct link
Do a right-click on the link above
and select “Copy Link”